教練與個案溝通//個人課
- Fella Huang

- 2022年12月3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9月25日
謝謝下課的學生捕捉教學的照片 -

團體教學與個人課目的不同,教學呈現也不同,讓有個人課需求的同學參考以下資訊,希望教練(老師)與個案的溝通符合彼此心意。 . 團體課的課程主題由我決定,而個人課則是依照個案需求設計課程內容。 . 依個案需求設計內容: 分別為 ❶個案個人成就實現 ❷教練評估整體給予強化或修正
總和兩項,彼此溝通訓練的方向,訓練也隨著個案上課當下狀況應變。
彼此可以溝通意見,並不是完全聽教練(老師)安排,也並不是完全依個案要求執行訓練;如此才不會失去專業與尊重。 - 常見例子: 個案需求:減重,體重減少5kg,越快越好,一週一次上課。
教練評估:需要先學習穩定骨盆、增加肩關節活動角度(屈、伸)。 - 我的做法是溝通出身體穩定與活動度的影響,以實際評估的狀況說明。 再來是反應出個人預算一週一次運動要達成目標的難度(生活習慣、運動頻率、飲食與壓力管理等⋯)
而這些討論都可能在後來的練習再次修改個人目標,最重要的是個案在努力過程要感受到實質的成就感和好處,而並非教練的角度看見的改變與進步,這點可以實際的說明:
負重可以從10KG進步到20KG,以教練角度看是很大的進步。
個案在意的是有沒有獲得別人的注意,給予「你身材變好了、你瘦好多、老公/老婆好的反應、食量增加身材維持、腰痛不見、變得好睡、不罵小孩了⋯等等」
個案確實進步了!教練也具體提出進步的部分,個案期望的成就卻沒有得到,那麼很容易使得個案失去信心或是持續鍛鍊的動力,所以教學就有需要溝通甚至調整內容,避免教練自爽,學生灰心。 <這部分會針對尚未能夠自主訓練或對運動尚未感到興趣者。>
- 上課期間也會參雜許多意外,也都需要彼此溝通出更適合的作法,彼此達成共識。
分享給大家參考。 對於訓練有疑問,也應當向設計課程的教練詢問、解惑,因為每個教練都有各自擅長使用的訓練方式,注重的地方也不相同。











留言